在当前严监管环境下,信托公司对资本的渴求开始弱化。今年开年以来,仅有两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2018年13家信托公司注册资本增加总额约246.25亿元,同比下降20.22%。分析人士称,在资管新规影响下,信托公司的业务不急于扩张,开始更注重内涵式发展,发力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领域以谋求转型。
>>>>>>>>>>>>信托计划<<<<<<<<<<<<<<<<<<<
信托公司增资趋缓
2019年以来,信托业目前仅有光大信托、中原信托两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举措。
甘肃银保监局2019年1月3日披露,甘肃监管局同意光大兴陇信托采取原股东等比例一次性将注册资本金从34.18亿元增加至64.18亿元。
6月25日,河南银保监局发布批复称,同意中原信托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增资至40亿元。批复显示,河南银保监局同意中原信托有限公司增资3.5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金由人民币36.5亿元变更为人民币4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从2018年起,信托增资潮就逐渐消退。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行业有18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资,注册资本增加总额308.65亿元。2018年,共有13家信托公司增资,信托注册资本增加总额约246.25亿元,增资规模同比下降20.22%。
数据显示,2018年信托公司的相关增资分别为:华润信托增资50亿元、中建投信托增资33.34亿元、爱建信托增资16.03亿元、英大信托增资10.07亿元、江苏信托增资10.76亿元、华鑫信托增资13.75亿元、外贸信托增资5.41亿元、安信信托增资9.11亿元、陕西国投增资8.74亿元、山东信托增资26.59亿元、华能信托增资19.95亿元、东莞信托增资2.5亿元和陆家嘴信托增资10亿元。
某信托公司人士认为,一方面,在资管新规影响下,信托公司的业务不急于扩张;另一方面,部分信托公司出现了一些违约项目,股东层面不愿意增资。
多领域发力促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信托业要优化业务结构,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做实资产管理业务;回归信托本源,丰富完善业务模式;借力金融开放,布局全球资产配置;运用金融科技,提升业务技术含量,以谋求各类业务的有效转型与长久发展。
信托公司为谋求转型已经相继发力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领域。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表示,信托公司发力消费金融是一个重要转型方向,具有较好的获利水平。
中国社科院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黄国平亦认为,信托公司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在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方面具有“通道”服务、结构设计和风险隔离独特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如资金成本、获客能力、风险定价和技术支撑方面的不足和挑战。随着消费金融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风险不断下沉,信托公司想在消费金融领域有所建树,需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发扬长处,补齐短板,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锻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国内某头部信托研究员坦言,信托公司要摆脱市场长期以来对其通道角色的定位,提升市场地位,就要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核心环节的把控力,加强主动管理和创新能力,为资产证券化市场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渤海信托认为,作为直接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内起步较晚,长期处于摸索试点阶段。信托公司应针对ABS市场现存的问题,发挥自身财富端的资源和管理优势,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提高投研和风险辨别能力,从资金端入手转型基金化业务,通过设立主动管理的ABS资产配置型信托,投资于市场上发行的各类ABS分级产品。信托公司还应通过参与ABS产品二级市场,活跃市场交易,提高产品流动性,从而提高业内知名度和市场地位,最终实现ABS产品一、二级市场的投资联动。